主视觉海报发布与设计师采访 | 第四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周

动画周(包括之前的独立动画论坛)的主视觉设计,对组委会总是一次开盲盒般的挑战和冒险,因为我们很早就有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每一届主视觉的设计,要寻找一位对本届主题感兴趣的动画导演来创作,并最大程度的尊重导演的选择。
这个约定的动机在于:

  1. 从动画人的视角看动画活动最直接。
  2. 用“外行”视角打破套路设计。

本届主题“欢迎来到现实!”似乎很简单明了,但又充满抽象感,以及喻意的多维。我们选择了动画导演施蕊妮,有趣的是,她以前是学计算机交互的,甚至没有美术生的背景,我印象中她的作品也是更偏于文本和思辨的。我们好奇她的设计,是如何颠覆策展人的期待和常规的想象。 

——策展人 皮三

第四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周主视觉海报

主视觉阐述

在虚构中寻找现实感的人,一定是有点问题 —《凉宫春日的忧郁》

人人都在上网打破孤独,因为人人都是孤独的 — 某论坛匿名留言

1993年7月5日,《纽约客》刊出了可能是互联网上第一个梗图:“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幅当时的小漫画,以无人能预知的方式,开启了之后30年的互联网梗文化。同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宣告欧盟成立。这两件事,象征了全球化时代的正式到来。

一代人的时间转瞬即逝,互联网成功地完成了它的使命,让所有想要或不想要相遇的人相遇。“连接就是价值”的观念,成为从手机到汽车、从食物到唱歌,所有生意的新逻辑。元宇宙正在努力吞下赛博空间的含义,让自己成为无所不包的代名词,而它里面的一切,都天然互相关联。

但是,当一个概念变得不言自明,也就到了重新定义它的关键时机。

连接,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大地上划一道线,是建立了连接还是打破了连接?传递到我面前的远方画面,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构?产生灵魂共鸣的一瞬,到底是表情还是表情包让我们开怀?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次次互联网的迭代改变着我们的看法,来不及停下来思考,新的体验又接踵而来。这是技术时代的快乐与痛苦,也是艺术与现实交会的无穷可能。

跟随我们,体验从 Web1.0 到 3.0 时代,互联网展现给我们的不同面貌。如同电线将抽象的“电力”导入我们身边真实的世界,互联网连接了现实和我们所设想的世界。反思这种连接的发展,和我们曾付出的代价,将会决定我们对下一个未来的想象。

——主视觉设计师 施蕊妮

设计师采访

采访者:论坛菌
受访者:施蕊妮

今年主视觉的设计灵感是什么?

施蕊妮:

本届的主题是“欢迎来到现实!” ,试图邀请观众思考:现实在哪⾥? 界⾯端,还是隐藏在后端的部分?

今年的主视觉以 Web 1.0 到 Web 3.0 的界⾯作为叙事载体,讲述了在各个时期购买接线板的际遇。Web 1.0 时代的⽹络理想主义,Web 2.0 世界⾥被数据操控、失去⾃由意志的⽤户群像, Web 3.0 ⽣态由最初的密码朋克愿景演变的元宇宙乱象,⾯对⽇渐兴盛数字⺠粹、极端⽹络⽂化、新的⽂化战争,我们需要寻求新的抗争和消解⽅式。到底是急忙地通过它的表⾯价值去判断,还是去探究那些没有浮现出、流动在社会各条脉络⾥的问题?

本次主视觉堆叠了横跨互联⽹时代的信息,虚实交织,引导观众思考在虚拟侵占现实的近未来,纵然时代起哄,但叩问内⼼,我们是不是该保有⼀份不那么时髦的⾃由?

欢迎来到现实 !— 我们不是去怀缅过去,怀缅那⽚“尚纯净”的互联⽹伊甸园。我们应当⿎起勇⽓,去拥抱各种涌动交织的⽂化实践,去拥抱批判性、探索性的思考,去承认所有东⻄不仅仅是像它表⾯那样。

第四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周主视觉海报

从今年的主视觉中能看到你曾经的作品中对于像素、字符等电⼦元素的再现,这样独特的⻛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施蕊妮:

元素的运⽤是为隐喻服务的。⽐如之前的作品《期望线》中的⼀些元素的运⽤:⽚中⽆限循环的阶梯空间是 AI 困在机器学习环境下的隐喻,我称之为电⼦监狱;⼀个架空于电路板之外的 extenal cable 是暗⽹的隐喻;⽚中阻挡 AI 的电⼦元件,我称之为道德丰碑,这⾥的隐喻来⾃于的阿⻄莫夫的机器⼈三定律。这次主视觉贯穿了接线板元素的运⽤,也希望观众能从⾃⼰的⻆度出发 decode 其隐喻。

‘电⼦监狱’, 《期望线》, 动画短⽚, 施蕊妮, 2018

‘暗⽹’, 《期望线》, 动画短⽚, 施蕊妮, 2018

‘道德丰碑’, 《期望线》, 动画短⽚, 施蕊妮, 2018

对于新科技与⼈类的兼容性,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施蕊妮:

关于新兴科技构建的蓝图有太多的猜想了,或许当我们当在焦虑着该以什么身份⼊局时,不妨先感受下⾃⼰的情绪。借⽤我们团队的 UI 设计师⼩鸡曾经说过的⼀段话:“当每个⼈的情感都变成各种势⼒⻆逐的资本时,当每个表情包背后都牵扯着复杂运算和反馈策略时,那我们的情感在电⼦年代将如何归属?”

你在创作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施蕊妮:

互联⽹三个时期的界⾯⻛格差距很大,如何将提取到的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元素融合在⼀个作品⾥是遇到的难题。

请问你今后有什么创作计划呢?

施蕊妮:

⽬前的创作聚焦在“虚构的平台”,通过描绘近未来⽤户与之交互的情境引导观众思考科技与我们的兼容性 — 科技不仅仅关乎功能,归根结底,它服务于我们的情感。

相对于⾃上⽽下的关注 Web 3.0 基础设施与⽣态环境,我的实践更注重个体层⾯的体验:⽤户和那些还没有准备好成为⽤户的群体的感受。如何开发和应⽤新的关怀形式?对于数字媒介的亲密关系,有哪些新的交互⽅式可以被启⽤?

《LoveCounter》, 交互⽹站, 施蕊妮, 2022

近期的作品《LoveCounter》是⼀个虚构的平台,提供⼀系列关于婚姻智能合约 (MSC) 的服务,致⼒于在 Web 3.0 环境下为爱侣打造⼀个情感⾃制区。观众将通过⼀系列主题互动被引导从⽽思考 Web 3.0 环境下分布式的数字资产与未来的婚恋形式。

《LoveCounter》, 交互⽹站, 施蕊妮, 2022


主视觉海报发布与设计师采访 | 第四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周
http://topuiaw.com/2022/09/30/主视觉海报发布与设计师采访-第四届东布洲国际动画周/
作者
东布洲国际动画周组委会
发布于
2022年9月30日
许可协议